关于做好我校2025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5-04-07 浏览次数: 10


各学院,各单位:

根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安排,近期省教育厅将开展2025年度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现就我校做好2025年度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别

(一)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以下简称重大项目)研究周期为3年,拟设立180项左右,其中单列面向专职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重大项目30项左右(以下简称思政重大项目),思政重大项目单列课题申报指南(见附件1)。

(二)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以下简称一般项目)研究周期为2年,其中单列面向在一线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以下简称思政专项)。

二、申报资格

项目申请人须为省内普通高校在职、在岗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学术道德,在申报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能独立开展和组织研究工作。各类项目申请人资格要求为:

(一)重大项目申请人应具有副高级职称,或已取得博士学位并具有中级职称。一般项目申请人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具有中级或副高级职称。为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梯队建设,鼓励支持更多中青年骨干开展社科研究,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均不接受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人员申报。

(二)思政重大项目仅面向专职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申报。其中辅导员申报资格可放宽至取得硕士学位并具有中级职称,同时应具备4年及以上辅导员工作经历。思政专项申请人必须为申报时在一线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且已满1年以上的人员,主要包括专职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专职人员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申报和立项:

1. 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省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

2. 课题内容与本人在研或已结项的部省级及以上项目有较大关联的申请课题,须详细说明所申请项目与已承担项目的联系和区别,否则视为重复申请。

3. 近3年被作撤项处理的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

4. 经查实,违反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人员不得申报。

5. 连续2次获批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人员暂停1年同层次项目申报资格。高校社科一般项目、专项项目为省立校助经费,同一申请人获校助经费资助不超过两项。为提高学校经费使用效率,两次获批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校经费资助的人员不再具有申报资格。

三、申报限额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实行限额申报,申报名额应向一线教师倾斜,超过限额的申报材料一律不予接收。

(一)重大项目

我校限报8项。除上述限额外,思政重大项目限报2项,其中专职思政课教师限报1项、专职辅导员限报1项

(二)一般项目和思政专项项目

我校限报一般项目20项。思政专项限报10项,其中专职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申报的项目总数不少于40%

(三)有关情况说明

1.所有项目经批准立项后,项目负责人不需再填报《项目任务书》,经各方盖章签字的《申请书》即为项目合同。中期检查及结项要求以《申请书》中填报的预期成果形式和数量为准。预期成果与目标任务将作为项目评审立项的重要依据。项目负责人应结合研究实际,认真制定科学可行、注重质量的目标任务,并在获批项目后按照《申请书》约定的目标任务开展研究。

2.为保障高校社科一般项目、专项项目经费合理使用,促进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申请本年度高校社科项目需在《申请书》中明确,结项前须以项目负责人为第一作者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收录期刊上公开发表研究论文2篇或公开发表CSSCI核心版收录论文1篇及省级期刊1篇。并在结题次年,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3.高校社科一般项目、专项项目为省立校助项目,不设间接费用。

四、申报时限

请各单位于4月16日下午4点半前,将申报材料统一报送至学工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办公室,逾期不予受理。评审结果将在学工处网站公示不少于5个工作日后报送科技处社科管理科,再由社科管理科统一报送至教育厅审定。

五、申报材料

1.重大项目需提交的申报材料:(1)《重大项目申请书》和《论证活页》(Word格式,以“学校+申请人姓名+学科+课题名称+申请书/活页”命名);(2)《重大项目申报一览表》(Excel格式);

2.一般项目需提交申报材料:(1)《一般项目申请书》和《论证活页》(word格式,以“学校+申请人姓名+学科+课题名称+申请书/活页”命名);(2)《一般项目申报一览表》(Excel格式和PDF盖章扫描件);

3.以上所有材料均需报送纸质版和电子版各一份,纸质申报材料按照汇总表顺序报送,电子版发送至学工处公共邮箱xsc_tcm@njucm.edu.cn

4.此次报送的材料旨在初审初评。评审通过后,学校会另行通知各单位最终所需提交的申报材料。

六、其他要求

(一)各单位要严把意识形态审查关和学术质量关,本着宁缺毋滥原则,择优推荐,切实提高项目申报质量。

(二)申请人应如实填报材料,确保无知识产权争议。凡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的,一经发现查实,取消3年申报和立项资格。

(三)项目申请人应对提交的《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论证活页》(见附件4)内容予以严格把关,不得透露个人信息或相关背景资料,一旦发现直接取消参评资格。

(四)本通知未尽事宜,详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常见问题答疑》(见附件8)。

学工处联系人:蔡亮;联系电话:85811201;

科技处联系人:陈海丽、顾莹睿;联系电话:85811226;

 

附件:

附件1: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重大项目课题申报指南.doc

附件2: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申请书.doc

附件3: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请书.docx

附件4: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论证活页.doc

附件5: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申报一览表.xls

附件6: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一览表.xls

附件7: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常见问题答疑.doc

 

学生工作处

2025年4月7日